胡锦涛同志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两会”代表委员中产生热烈反响。委员们纷纷表示,“八荣八耻”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标杆,对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为什么在这个场合、选择这个时机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苟建丽委员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很完善,确实出现了是非不分、黑白混淆、道德缺失等不良风气。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非常精辟,是对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有力回击。
委员们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标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基本的价值取向,即使实现了依法治国,也是没有希望的。”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圣坤委员分析认为,这种价值取向的核心就是荣辱观。“八荣八耻”其实是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比如,爱国、诚信、尊老爱幼等等,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但因为现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青少年一面受积极文化的熏陶,一面受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冲击,他们很容易产生信念的彷徨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而“八荣八耻”简洁明了、旗帜鲜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是非分明,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将成为广大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座右铭。
“我们把子孙带入什么样的世界,关键在于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天津万盛高级中学校长柏均和委员的话代表了许多委员们寄予青少年的厚望。“八荣八耻”其核心是怎么做人,人的根本是什么?还是素质。所以,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这是个系统工程,光靠学校无法完成,要营造全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氛围,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民进中央秘书长赵光华委员认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流于说教,而要从生活细节做起。我们要借此契机,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记者 翟帆 赵秀红)
(摘自《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