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教育

大学生自律,需不需要承诺

发布时间:2019-08-22 阅读量:

大学生自律,需不需要承诺

信息来源:网友推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0 11:07:46

2004年10月,江苏大学开全国高校之先河,刚入校不久的6840名大一新生签订了“自律承诺书”,表示要自觉进行自我管理,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规范自我行为,完善自我形象。同时,所有新生的家长也作为见证人,在他们孩子的自律承诺书上签了名。承诺书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的学习、考试、生活、言行举止、男女交往等方面,不仅有爱国爱校、遵纪守法、勤奋学习、遵守公德等大方向性的内容,还有诚信考试不作弊、注重自身形象、不打架斗殴、男女同学交往文明、不在网络上浏览不健康内容、不在学生公寓内违章使用电器、不在学习时间玩电脑游戏等细节性内容。

时隔一年,这6840名新生已升入了大二年级,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律承诺”的效果怎样?学生、家长和学校对这一事件又是如何看待?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对“新生自律承诺”的情况进行了跟踪。

违纪:同期比例大幅下降

江苏大学学工处管理科提供的学生违纪情况统计资料显示,从2004年9月入校至2005年11月,2004级6840名学生中共有13人违纪受到处分,违纪比例为0.19%。处分原因主要为考试作弊(11人)。同期,2003级6567学生中共有35人违纪受到处分,违纪比例为0.53%。处分等级包括记过、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原因为考试作弊(18人)、网吧包夜(6人)、旷课(5人)、违章用电(2人)、夜不归宿(2人)、偷窃(2人)等。同期比较可见:在大学一年级阶段,2004级学生比2003级学生违纪受处分的比例下降了64.1%;从违纪类型看,2003级学生除作弊外,不少为日常行为方面的“出轨”;2004级学生主要集中在考试作弊这一“激情行为”。从违纪情况看,自律承诺书确实对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规范日常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江大学生处副处长王善明介绍说,近期学校组织了学风督察活动,在主要教学楼栋统计学生上课迟到的情况,全校3万余名学生最近一周内上课迟到的仅为68人次。低年级学生晚自习率达95%,延迟至夜里12点熄灯的自习教室一扩再扩,现已增加至两层楼、50个教室、近2000个座位。学生宿舍迟归的,每次抽查仅有五六人。

学生:自律承诺书“有作用”

此次调查在2004级学生中发放了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36份。问卷设置了19道题,包括“是否记得自律承诺书内容”“签订承诺书对你本人有何作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拿自律承诺内容约束自己”“你父母是否经常拿自律承诺书教育你”等。

调查结果显示,15.67%的学生表示对一年前签订的承诺书内容“记得很清楚”,68.64%的学生表示“大致记得”,而15.67%的学生表示“没印象了”。对于“签订自律承诺书是否有必要”,81.77%的学生表示“有必要”,18.2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16.10%的学生认为自律承诺书对自己有“非常大的作用”,70.76%的学生认为“有一些作用”,13.13%学生表示“无任何作用”。

电气学院0402班的张道兵至今还记得把承诺书带回家让父亲签字时的情形,当时父亲仔仔细细地阅读了承诺书中的8条内容,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对他说:“既然签了字,说话一定要算数噢!”所以,一年来,他也是努力用承诺书这杆“标尺”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采访中,也有学生向记者表示,“签订承诺书意义不大”。人文学院一名女生说,大学生中不自律的现象确实不少,如男女交往不得体、上课迟到、无节制上网等。自律承诺书的内容,学校的规章制度中都有,是否遵守还靠外在的压力和个人的素质。自律承诺书对于素质高的同学来说是“多余”,对于素质不高的来说仅是“一纸空文”。

家长:自律承诺书“有必要”

此次调查同时发放了120份学生家长问卷,有效回收80份。与学生略有差异的是,调查中高达95%学生家长认为签订自律承诺书“很有必要”。93.75%的家长认为,“子女的成长主要靠自律”。对于“学生自律承诺书对您教育管理子女是否有启发作用”,40%的家长表示“有很大的启发”,58.75%的家长表示“有一些启发”。对于“您经常以自律承诺书的内容教育和引导子女”,58.75%的家长表示“经常”,37.50%的家长表示“偶尔”,3.75%表示“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子女更适合哪种管理方式”的问题上,87.50%的家长选择“学校管理为主,辅以家庭管理”,12.50%的家长选择“家庭管理为主,辅以学校管理”。

采访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的,上了大学后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由父母和学校盯着管着。签订承诺书,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同时也使家长明白了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知道如何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中文师范041班解冉的母亲梅百岚女士是一名中学教师,一年前曾代表学生家长在自律承诺书签订仪式上讲话,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作为家长当然应该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子女进了大学,家庭教育的配合仍然必不可少。作为大学生本人来说,要明白上大学是多么的不易,特别是农村来的孩子,家里节衣缩食,寄予厚望,所以一定要自尊、自重、自爱,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发奋成才。她告诉记者,她同女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频繁,女儿经常向她汇报在校的情况,她也经常叮嘱女儿一些事情。

学校:自律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石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三个方面突出的矛盾。”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国祥说,“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与一些大学生对政治冷漠、不注意道德修养的矛盾;二是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家庭对子女的高期望值,与部分学生难以实现的矛盾;三是高校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文化环境,与部分学生自觉自律的矛盾。相比于高中阶段,大学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但如没有纪律和自律作保证,自由就会变成‘自流’,最终会导致不自由!”他认为,在这些矛盾当中,学生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内因。因此,提高学生的自觉自律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同样,采访中江大学工处姚冠新处长也认为,一小部分学生因为考试作弊、擅自住宿校外、违反宿舍管理规定、沉湎于网吧等受到各类处分,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自我要求不严、自控能力差,严重缺乏自律意识。“过度自由将导致最大的不自由”,受到处分后对毕业、学位乃至今后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新生中签订自律承诺书,这是学校推出的一项学生管理的创新之举,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自己管住、管好自己,为自己的成人成才找准“基石”。他还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编写《大学生修身要览》《大学生活提示》并组织相关教学,开设“新生家长课堂”,开展大学生生涯设计等,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学生工作的新途径。

思考:不能“一签了之”

江大人文学院副院长张炳生教授认为,通过签订自律承诺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实际上是发挥了道德规范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过程。”他说,从内容上看,“承诺书”不仅是学生内心的自觉要求,更多的是学校对学生的一种外在规定;从执行主体来看,承诺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诚信行为,既不同于学生守则,又不同于文本式的协议。“这是把他律上升为自律的一种很好的途径,首先解决了道德形成的‘知’的问题。”

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崔金贵介绍说,早在前两年,他们就在学生中开展了“宿舍文明承诺”活动,用以规范学生在宿舍用电、用电脑等行为,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对一小部分人作用不大。他强调,光靠签一次自律承诺书是不够的,因为人的思想是会波动和变化的,“一次性”的效果不会持久,时间长了会淡忘。签完后,还应常敲“边鼓”、常作提示,督促学生自省和对照,久而久之才会使承诺真正内化为品格。

曾有着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江大宣传部副部长倪时平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张扬,不喜欢外在的束缚。“自律承诺书实际上把教育的要求内化,变成教育对象的自我选择行为,这更符合青年的心理特征。”但是,要注意承诺的内容不能泛化,变成学生守则的“压缩版”。他建议,不妨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盲点”,每个阶段选择一两个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同时辅之以讨论、演讲、辩论等主题教育活动。那样,学生的印像可能会更深,效果会更好。

【思考】在自我约束中发展自我

近年来,陆续有高校采取签订“自律承诺书”之类的形式,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教育管理。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引导学生自律,促进自我成才。这对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如今的大学新生,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人说他们是“脸贴脸”的一代:以快乐为导向,不喜束缚,做喜欢做的新新人类,崇尚自我实现。确实,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鲜明的个性色彩,使得他们身上具有不同于父辈的新鲜气质。然而,他们本身又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自信心、自尊心强,表现欲旺,志向也不可谓不“远大”;但是自理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不强,进取精神不足,群体意识精神弱化等,也很明显。

就大学新生而言,从高中到大学,这一突然的“时空跨越”,由于缺乏必要的准备和足够的指导,往往在行为和心理方面积淀出一些不良的状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想目标不明,放纵心理明显。中学时代,考大学是绝大多数人奋斗的目标和追求的终极。一旦进入大学,许多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倍感茫然,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理想和目标的暂时缺失,减弱了他们学习的进取心和动力,很多人都有“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因此,初入大学,不少大学生思想放松,行为放纵,吃喝玩乐无度,花钱大手大脚,恋爱昏天黑地。有的人不顾家庭条件,攀比成风。

二是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滞后。中学时,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可谓细致入微,内容明确,进度统一,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比较强。进入大学后,学习活动表现为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究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意识、较高的自学能力。不少学生对此很不适应,不能针对大学学习特点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出现恶性循环,产生厌学情绪。

三是中心地位失落,自我平衡感较差。以前,他们一直都是佼佼者,曾“领跑”过一个班、甚至一所学校,习惯了众星捧月的感觉,几乎所有要求甚至不尽合理的要求,都会得到家长的满足。进入大学后,一下子从“省队”进入“国家队”,发现同学无论是入学成绩、眼界、学识,还是其他方面的才华、能力都比自己强很多,“月亮”也变成了“星星”。面对这种状况,不能进行自我调整,失落和自卑在他们内心油然而生。有的就此消极懈怠,逃避现实;有的选择对抗、报复行为,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四是人际交往不适,网络痴迷严重。这些在“2+1”、甚至是“2+2+1”的家庭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同辈交往相对较少,独立意识明显,加之以前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加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进入大学后,强烈的交往欲求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加上突然的放松和自由,极易患上网络成瘾症。近几年,因为沉迷于网上游戏和看碟片而影响了学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学生因为浏览不健康网站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成才的主体。因此,高校在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外在”的教育管理的同时,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学生在成才中的主体作用,将外在的规范变成学生自我进取的动力。否则,学校制订再多、再细的制度,实施再严格的管理,受到外界影响,面对种种诱惑,仍然会有学生“触电网”“越雷池”。

江苏大学在新生入学时就签订学生自律承诺书,而且还让家长作为见证人签字,这一有益的尝试不仅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起来,而且还将他律和学生的自律有机结合起来。言必行,行必果。在此,笔者也衷心地希望大学生们能够践行自己的承诺,在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发展。(陈立勇 明平)

【链接】

2004年江苏大学学生自律承诺书

为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强化自律意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成才,江苏大学学生自愿签订以下自律承诺书。家长作为见证人对子女的承诺书予以见证。

一、爱国爱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二、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勇于实践。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不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按时完成作业,诚信考试不作弊。

三、参加教学实验、生产实习等活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习规定及有关纪律。

四、遵守公德、爱护公物、文明礼貌,不酗酒赌博,不打架斗殴。

五、注重自身形象,着装朴素大方,男女同学交往文明,举止得体。

六、正确使用网络,不到校内外个体网吧活动,不在网络上浏览不健康内容,不在网络上散布不实信息,不在学习时间玩电脑游戏。

七、自觉遵守大学生勤工助学规定,在校期间不经商,不参加传销等非法组织。

八、自觉遵守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保持宿舍清洁,按时作息,不在学生公寓大声喧哗,不私拉乱接电源,不违章使用电器具,不擅自住宿校外。

九、自觉遵守学生外出管理规定,不擅自离校,不组织、不参加未经批准的校外集体活动。

十、按时交纳学杂费用。家庭经济确有困难时,主动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证明,经学校同意,签订交款协议,并按期交纳。

本承诺书一式三份,学院、学生、家长各执一份。

承诺人:_______________

证 人:_______________

学生问卷调查(节录)

您认为自律承诺书对您本人有何作用?

1.非常大的作用(16.10%)

2.有一些作用(70.76%)

3.无任何作用(13.13%)

您认为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1.自律(94.49%)

2.他律(5.51%)

日常生活中,您经常拿自律承诺书内容约束自己吗?

1.经常(16.10%)

2.偶尔(19.91%)

3.自觉、无意识地遵守(53.81%)

4.没有约束(10.16%)

您父母经常拿自律承诺书的内容教育你吗?

1.经常(11.44%)

2.偶尔(42.37%)

3.从来没有(46.18%)

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管理学生?

1.学校严格管理为主,辅以学生自我管理(10.16%)

2.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辅以学校管理(89.83%)

您对学生手册中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内容熟悉吗?

1.非常熟悉(13.55%)

2.基本熟悉(70.76%)

3.不熟悉(15.67%)

您认为让同学们经常学习校纪校规、熟悉相关规定,对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有作用吗?

1.很有作用(21.18%)

2.有一些作用(68.64%)

3.没有作用(10.16%)

您是否有过违纪的念头,但考虑到学生手册以及自律承诺书中的相关内容而放弃呢?

1.是(28.38%)

2.否(71.61%)

您经常将学校有关管理规定和重大事情向父母汇报吗?

1.经常(41.94%)

2.偶尔(48.30%)

3.从不(9.74%)

您认为有必要让您的父母知道学校有关校纪校规吗?

1.有(63.13%)

2.无(36.86%)

家长问卷调查(节录)

您还记得学生自律承诺书的内容吗?

1.记得很清楚(20%)

2.大致还记得(68.75%)

3.没印象了(11.25%)

您认为自律承诺书对当代大学生是否有必要?

1.很有必要(95%)

2.无所谓(2.5%)

3.没有必要(2.5%)

您认为这一年时间以来自律承诺书对您子女起到的约束作用如何?

1.非常大的作用(26.25%)

2.比较大的作用(68.75%)

3.无任何作用(5%)

您认为学生自律承诺书有没有对您教育管理子女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1.很大的启发(40%)

2.有一些启发(58.75%)

3.无任何启发作用(1.25%)

您认为您的子女的成长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1.自律(93.75%)

2.他律(6.25%)

您经常以自律承诺书的内容教育和引导子女吗?

1.经常(58.75%)

2.偶尔(37.50%)

3.从来没有(3.75%)

您对您子女的学生手册中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内容熟悉吗?

1.非常熟悉(10%)

2.基本熟悉(80%)

3.不熟悉(10%)

您的子女经常将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和重大事情向您汇报吗?

1.经常(68.75%)

2.偶尔(30%)

3.从不(1.25%)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2日第3版

责任编辑:华锐学工部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